首页
    师生动态
    首页  -  师生动态  -  正文
    暑期实践|寻访传统文化,领略陶都魅力——太湖行:入窖一色,出窖万彩

    作者:编辑:任一杰 时间:2019-08-04 点击量:

      (通讯员 张可)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后,文化传承成为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点之一。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意识和社会制度路径选择具有巨大影响。宜兴作为中国著名陶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厚重。

      长期以来,“陶都之都在丁蜀”成为宜兴当地人的习惯说法。在宜兴市,紫砂器烧制历史悠久,器物种类齐全,窑址分布广泛,紫砂标本堆积丰富。同时,宜兴紫砂器存世较多,不仅为宜兴紫砂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对宜兴紫砂文化传承扩散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宜兴是一座因陶而兴、因陶而名的城市,陶文化已成为宜兴最鲜明的城市特质、最独特的文化元素。

    [大报恩寺之行]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古长干里,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报恩资源十分丰富,佛教地位殊胜。

      未到达遗址之前,远远的我们就望到了新建的大报恩塔,大报恩寺琉璃塔曾经被西方誉为“南京瓷塔”,与古罗马大剧场等并称“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而现如今新建的大报恩塔将现代风格与古韵相结合,别有一番风味。踏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明代夯基遗址,一路走进,当时寺的精美的琉璃构件被一一陈列出来,我们一边为其未能完整保存下来而感慨,一边敬佩当时匠人们的精巧手艺。一件件佛家珍品,一件件古代器件,在静谧的佛教音乐中,我们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感恩天地,感恩生活。

      在炎炎夏日中,生活的快节奏之下,能够进入寺中、塔中感悟生活,感受历史,涤荡心灵,实为一大幸事。



    [南京博物院之行]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想要更好的了解祖国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南京博物院自然是不容错过的好去处。其中手工艺品众多,包括:瓷器、玉器、陶器、金银器,作为江苏省的一大招牌的紫砂也是其中之一。在前往博物院之前我们就在官网上查询了有关紫砂的藏品,提前了解藏品的相关历史,仅是浏览图片就让我们惊叹紫砂艺术品的精致。在非遗馆中,我们见到了包括紫砂在内的大量手工艺品,每件文物皆为精品。当我们真正见到紫砂艺术品的实物时,我们仍被其优美、圆滑的造型所吸引,紫红的颜色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历史,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手工艺人灵巧的双手以及令人赞叹的想象力。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之行]

      宜兴,作为中国的“陶都”,不仅有着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同时也拥有众多的窑址遗迹、可观的文献资料、独特的陶艺品类与健全的科教机构。顶着炎炎烈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们开始对紫砂壶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参观了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作品,例如提壁茶具、三足水平壶、井栏壶、牛盖洋桶壶、汉云壶等,其中提壁茶具最令我们印象深刻,古典端庄的提壁壶配以杯碟更显大家气度,整套茶具格调清新,风韵别致,为顾老毕生之作。后来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多种多样的紫砂泥丰富了紫砂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要求,工艺师们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控制好窑内的温度和气氛,产品烧成后,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手工艺人们的勤奋而富有创造力,他们寒暑更替,默默耕耘,终令宜兴一方之地百花齐放,千家争妍,为传统工艺的历史丰碑打下更深的基础,使得宜兴的陶艺历史长河得以百舸争流。



    [紫泥公社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加切身实地地体验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我们来到了紫泥公社决定亲手制作一个紫砂杯。打泥条、划泥片、围身筒......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杯子,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抓耳挠腮,频频向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不禁心中对于制壶手工艺人的佩服又多了几分。终于在数小时的努力后,一个个简易的杯子在我们手中颇具雏形了。那一刻,看着自己手中的这件“作品”,相信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欣喜与感动。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虽然此地比较偏远,但每逢周末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特意来体验这项传统工艺。这也是紫泥公社建立的初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传统技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渐渐埋藏,不为世人所知。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去继承这些传统技艺,才能让这些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瑰宝长久的流传下去,而不仅仅是成为书本上冰冷的文字。



      寻访传统文化,了解紫砂现状,经过多天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确有其深刻的魅力。调查初衷,我们是为在对其现状的了解情况下反思如何传承、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实践后,我们发现宜兴紫砂传承发展极好,发展史、名人大师、传承工艺等都记载全面,且紫砂工艺在宜兴非常普遍,大多以家庭工坊的形式出现。而在当代,手工艺与网络结合十分紧密,在家制作紫砂壶,在淘宝等网站卖出已成为宜兴大多家庭作坊的发展方式。

      从20号到27号,我们走过了扬州、南京、宜兴等地,探访了太湖周边的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发展现状,顶着烈阳、洒下汗水,一步步寻访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在现代发展中的变迁之旅。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