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博文)7月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RAYBET雷竞技6个团队项目进入现场决赛,并摘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我们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RAYBET雷竞技本届决赛参赛项目团队合影

参赛项目领队、RAYBET雷竞技辅导员田博文(右五)代表我们领取优秀组织奖
由蔡超老师指导,郭安欣、沈瑞、吴春阳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胡军老师指导,陈雪、宋成、吴美婵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分别荣获一等奖。由刘笔锋老师指导,李顺基、刘景轩、章英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离心式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酶联免疫分析系统》;邱武老师指导,李锦鹏、黄彦玮、王杨婷婷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CT增强影像侧枝循环自动评分》;丁明跃老师指导,张以祥、申伯阳、王昊等同学完成的项目《乳腺UCT图像识别》;王植炜老师指导,邱天、谢高翔、张嘉乐等同学完成的项目《穿戴式心电图 ST 段改变的识别》分别荣获二等奖,我们另有7支队伍荣获大赛三等奖。

左六为一等奖领奖代表郭安欣同学

左四为一等奖领奖代表宋成同学

二等奖项目团队风采
据悉,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倡导下,从201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旨在推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发展,促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提升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赛事的参与高校数量达160所,总报名人数达到5000余人,有效作品数量1536项,实际参赛人数达到4300余人,大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大赛实现了“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宗旨,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卓越人才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颁奖典礼上还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将由海南大学承办。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年获得大赛一等奖的两个项目。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
指导教师:蔡超
参赛队员:郭安欣、沈瑞、吴春阳
该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降噪耳机的心音检测系统。所有的信号处理都集中在一块能与耳机相连的小型单片机上,并编写了手机端软件,利用人体传导、人耳共振特性与身体不对称性完成采集,使得人们在日常佩戴耳机时便能够完成对心音的检测与特征提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
指导教师:胡军
参赛队员:陈雪、宋成、吴美婵
该项目使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后可转变成工程化益生菌,该工程菌在靶向定植肿瘤后,可由外部光照启动光热治疗剂黑色素的肿瘤原位可控合成,实现肿瘤局部药物放大,实现益生菌介导的光热协同增强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