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生动态
    首页  -  师生动态  -  正文
    百年首义革旧制,青春红楼启新程——贝时璋菁英班2301班3月团日行动纪实

    作者:编辑:李镀锋 时间:2025-03-28 点击量:

    春风骀荡,万象更新。三月的江城武汉,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在孙中山先生逝世 100 周年之际,贝时璋菁英班 2301 班的同学们以历史为鉴,以青春作笔,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团日活动,旨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时代精神。从辛亥风云的百年回响,到两会春风的时代强音;从革命先驱的英勇足迹,到青年学子的坚定誓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历史与当下相互交融,熠熠生辉。

    一、对话历史:红楼展厅溯辛亥峥嵘

    3月21日,贝时璋菁英班2301班的同学们踏上了前往武汉红楼与首义广场的旅程。武汉红楼,这座见证了辛亥革命风云变幻的历史建筑,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理想。在这里,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展》中,锈迹斑斑的枪炮、泛黄的《鄂州临时约法》原稿照片、孙中山手书的“博爱”墨迹,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娓娓道来。在《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展馆,同学们仔细参观了按原貌复原的鄂军都督府初期的各个机构,以及会议和接待场所。议事厅内整齐的座椅似在低语先驱们彻夜筹谋的艰辛,接待室的钢琴与茶具则勾勒出革命者刚柔并济的风骨。同学们伫立凝视,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传来的激昂呐喊:“革故鼎新”,这不仅是百年前革命先辈们的战斗口号,更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二、青春诗诵:首义广场咏时代新声

    走出红楼,同学们来到首义广场。广场上,浮雕群像栩栩如生,“打响第一枪”的壮烈场景震撼人心,革命先驱们“不惧牺牲、敢开新天”的担当气魄跃然眼前。同学们站在广场中央,思绪万千,仿佛能听到先辈们的呐喊与冲锋。

    今年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为了表达对先辈们的敬意与缅怀,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献诗活动。在广场上,他们用激昂的声音,诵读《大道之行也》,向革命先驱们致敬,诉说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憧憬。献诗结束后,全体同学合影留念,将这一刻定格在青春的记忆里,让“首义精神”在心中深深扎根,成为锚定人生价值、坚定“强国有我”信念的精神火炬。本月正值两会召开之际,当下正处中国崛起之时,《大道之行也》不再是孙中山先生的宏愿,更早已成为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

    三、薪火永续:观史明志践青年担当

    3月26日主题团会上,班级组织观看纪录片《孙中山先生》。镜头中,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倡导“振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的奋斗历程,令不少同学深受感触。在观看后,同学们对本次活动展开热议:“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的精神,正是当下中国民主政治的精神底色。中国式民主不是口号,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首义广场到两会会场,变的是时代课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初心。而且先生一生以‘振兴中华’为志,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当青春的脚步与百年红色地标相遇,当两会春风与辛亥精神交相辉映,贝时璋菁英班2301班的同学们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既读懂了“革命需要毁家纾难”的壮怀激烈,更读透了“复兴需要跬步躬行”的时代答卷。红楼檐角,团旗猎猎;天安门前,旭日东升。从首义枪声到复兴征程,变的是一张张青春面孔,不变的是“将小我融于大我”的信念。同学们将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做“世界进步的潮流中砥柱”的“真青年”,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